zhenbo

ISSN 2096-7780 CN 10-1665/P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8年  第48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学习梅世蓉先生献身地震预报事业的精神和学术思想
张肇诚
2018, (4): 1-6.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04.001
摘要:
缅怀梅世蓉先生,深入开展单学科地震预测研究−水文地球化学地震前兆研究与回顾
张炜
2018, (4): 7-17.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04.002
摘要:
梅先生的短临地震预报观初习
杨军
2018, (4): 18-21.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04.003
摘要:
走出浑沌−为地震预测预报开绿灯
刘德富
2018, (4): 22-24.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04.004
摘要:
2017年9月3日朝鲜核试引起中国东北地区的承压井水位变化初步报道
黄辅琼, 陈宏峰, 马鸣宇, 马玉川
2018, (4): 25-30.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04.005
摘要:
北京时间2017年9月3日11:30发生在朝鲜的核试以其大当量而震惊全球。以William Walter和Douglas Dreger为首的科学家立即在12月即将于新奥尔良举办的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秋季学术年会上召集了一个特别的专题进行研讨。中国科学家也针对该次核试的影响范围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位移场模拟结果认为,本次核试的影响范围在110 km以外的其他地区对地壳运动测量资料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本文作者于核试后第2天,从中国地震地下流体前兆观测台网中距离分别为335 km和420 km处发现了2口承压井水位出现幅度分别为50 mm和7 mm的显著阶跃变化,两井均位于鸭绿江断裂西侧。如此明显的大幅度的核试诱发井水位变化尚属首次监测到。本文仅报道对该观测现象的客观性所做的初步分析,其物理机制及对自然灾害风险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中国8级地震时空活动特点
董治平, 程建武
2018, (4): 34-38.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04.007
摘要:
基于1900年以来仪器记录到的中国及边邻地区8级地震,讨论了中国大地震重复、集中发生的阶段性和周期性。依据构造块体、活动构造带,分析了大区域范围内不同时段8级地震跳跃迁移轮回。根据8级地震活动的周期性、阶段性及其迁移轮回初步预判,中国西部在数年内仍然存在发生M≥7.8地震的危险性,中长周期大地震浩劫或不可避免。
全球MS≥8.0地震和中国大陆MS≥7.0地震发生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关系
陈学忠, 李艳娥, 王恒信, 王生文, 隗永刚, 郭祥云, 陈丽娟
2018, (4): 39-47.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04.008
摘要:
利用1963—2017年间中国大陆地区29次MS≥7.0地震和全球范围内42次MS≥8.0地震资料,根据地球自转速率季节性变化计算了它们的相位角,分析了它们的相位角分布,利用统计检验方法对它们与地球自转季节性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是:中国大陆地区MS≥7.0地震,约81%的地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加速初期和高值点附近-减速初期,在α=0.00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全球范围发生的MS≥8.0地震,约68%的地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低值点附近,在α=0.00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利用台站综合节面解研究华北地区应力场的变化
郑建常, 徐长朋, 李冬梅, 周翠英
2018, (4): 48-57.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04.009
摘要:
华北块体的动力边界连续发生2008年汶川8.0和2011年日本宫城近海9.0地震。我们基于全国编目系统提供的华北地区2008—2014年的地震观测报告,读取小震初动符号,利用台站综合机制解,首先讨论了区域构造应力的作用模式,结果显示与区域地质研究结论有较好的一致性;然后基于台站综合解的矛盾比,分析了日本“3•11”地震对华北区域应力场的影响。结果显示,矛盾符号比的区域差异反映了地震活动的某些特征,差异变化则可能与区域应力背景下不同的构造条件有关。日本地震前后3年的结果对比分析发现,华北中东部应力场2011年后更加集中;郯庐断裂带和燕山地震带明显受到日本地震的影响。最后我们发现,不同地区的台站矛盾比的下降转折与周边中强或者显著地震事件有很好的对应,说明类似变化可能反映了区域中强地震活动的孕育过程。
马山口台高精度氢气影响因素研究
李源, 谢恒义, 夏修军, 马兴全, 陈力刚, 赵显刚
2018, (4): 58-66.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04.010
摘要:
氢气被认为是反应断裂活动最灵敏的地球化学组分之一。研究影响断裂带氢浓度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科学分析断裂带氢与构造活动关系的基础工作。本文基于河南内乡马山口断层气氢气浓度与辅助测项的连续观测资料,重点分析了氢浓度变化与地温、气温、气压的相关关系,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氢气浓度日变化极值介于气温和地温之间,极值点靠近地温一侧。使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进一步证明,地温、温度对氢气浓度均有影响,但地温影响更显著,气压影响不显著。总体来讲,氢浓度会受到地温和气温的双重影响,但与地温关系更为密切。
2016年10月20日江苏射阳4.4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特征
李迎春, 李锋, 王俊菲, 孙业君, 杨云, 冯志生
2018, (4): 67-73.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04.011
摘要:
分析2016年10月射阳4.4级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图像异常,将此次地震前与1987年2月射阳5.1级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图像异常进行对比,得到其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还对2016年10月射阳地震前安徽怀宁至南黄海地震条带内的地震进行了调制比分析。
山西五台山断裂形变异常的分析研究
王秀文, 赵虎明, 靳玉科
2018, (4): 74-79.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04.012
摘要:
2013年3月25日以来山西代县台水准测线出现的加速趋势变化是可信的,显示正断层活动。根据环境调查来看,也包含一定的干扰因素:①下午测量时经常风比较大,对测量结果会有一定影响,但该影响是随机的,应在基值附近波动,不应出现趋势变化;②BM3号点周围池台在2012年9—10月进行了维修,2013年又出现裂纹,说明该点周围的稳定性较差;另外,同期换记录程序只是数据记录方式的改变,不会对观测结果产生影响。
2013年10月31日吉林前郭M5.8震群研究
盘晓东, 贾若, 康建红, 刘冰冰
2018, (4): 80-89.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04.013
摘要:
2013年10月31日在吉林省前郭县查干花镇先后发生5.5级和5.0级地震,之后于2013年11月22日、23日又在原地分别发生了5.3级和5.8级、5.0级地震,形成震群活动。震群地震发生在东北断块区松辽断陷带中央坳陷区内,极震区长轴呈北东向展布。本次震群序列共记录1 356次地震,包括5次5级以上地震,记录到完整的地震序列。余震呈NW向密集条带状分布,震群震源断错性质为带有走滑分量的逆冲型错动,综合分析认为,前郭震群地震可能受北东向扶余—肇东断裂和北西向查干泡—道字井断裂控制,其破裂面为北西向,发震构造可能是震源区基底深部一条NW向隐伏逆冲断裂(查干泡—道字井断裂)。前郭5.8级震群在震前出现一部分测震学异常,而前兆异常更丰富,表现为由外围向震中区逐渐逼近,地震发生后前兆异常又表现出由震中区向外围扩散的特征;在时间上,先是从2010年以来出现以破年变为特征的中期趋势异常,逐渐由趋势异常向短期异常再向临震异常演化,临震异常主要以加速转折下降为主。
林甸5.1级地震前的测震学异常特征
石伟, 高峰, 李永生, 刘长生
2018, (4): 90-94.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04.014
摘要:
研究了2005年7月25日林甸5.1级地震前多项地震学参数(地震空间分布、b值、YH值、D值、Gl值、Ab)值等)的异常变化,期望从中能够找出对中强地震短临预报有意义的地震学参数和特征图像,以增加对中强地震孕育过程的认识。
与汶川地震可能相关的震磁效应−几个地磁站地磁Z分量小波变换后的“日变幅差”特征
豆晨, 王卫东, 郑怡
2018, (4): 95-97.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04.015
摘要:
利用“日变幅差”方法,分析了汶川8.0级地震前泾阳、连云港、新沂地磁台地磁垂直分量小波变换后的“日变幅差”特征。结果表明,汶川8.0级地震前,泾阳与连云港和新沂台间的“日变幅差”ΔTg(24)存在异常变化,异常出现时间都是震前150天和25天,新沂与连云港的“日变幅差”无异常。说明汶川8.0级的震磁效应,很可能在700 km内产生影响,但其影响范围尚无法达到1 500 km。表明小波分析可能是提取地震磁异常的一种有效方法。
动态
地震大数据可视化研究和应用设想
王志秋
2018, (4): 31-33.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04.006
摘要: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