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bo

ISSN 2096-7780 CN 10-1665/P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53卷  第9期

显示方式:
2023-09期封面+目录+版权
2023, 53(9)
摘要:
学术论文
江苏地下流体对青海玛多M7.4地震的同震响应分析
倪昊琦, 张朋, 陈浩, 王凯
2023, (9): 393-402. doi: 10.19987/j.dzkxjz.2023-026
摘要:
本文收集江苏流体井水温和水位在青海玛多M7.4地震中的同震响应变化,总结其变化特征,结合江苏地下流体井的基本参数及区域地质构造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变化机理。结果表明:此次青海玛多7.4级地震对江苏地下流体的影响较为明显,并且水位的同震响应记录能力要好于水温,其中水温主要表现为阶变,水位主要表现为振荡和阶变。发生同震响应变化的流体井主要集中在郯庐断裂带和茅山断裂带附近。水位的区域性和集中性阶变,说明该区域内应力发生调整,这对判断未来地震发生的位置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水温的同震响应机理较为复杂,水体的运动方式、水流速,井孔条件和探头位置等都有可能影响其变化,需要更多方面的资料数据,才能有更为准确的判断。
双王井数字化观测资料前兆及干扰异常分析
方园, 白翔宇, 杨魁, 何昕, 潘存英
2023, (9): 403-408. doi: 10.19987/j.dzkxjz.2023-080
摘要:
近年来,渭南双王井已经积累了大量准确可靠的流体观测资料,但并未对该资料进行过系统的清理和分析。本文对双王井自数字化观测之日起至2021年底(2007年6月1日—2021年12月31日)的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以双王井水位及水温观测的干扰及震前异常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变化情况,通过其干扰和震前异常下曲线的形态,从水位、水温的趋势变化特征、固体潮特征、同震变化、地震前兆异常与典型干扰异常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双王井地下流体资料的变化特征,对观测数据反映的信息进行总结和应用,为今后渭南及周边地区水温、水位异常落实和地震预测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江西省赣州地震中心站DSQ型水管倾斜仪与VS型垂直摆倾斜仪同震响应对比分析
余思, 唐婷婷
2023, (9): 409-415. doi: 10.19987/j.dzkxjz.2023-066
摘要:
DSQ型水管倾斜仪与VS型垂直摆倾斜仪观测的物理量均为地倾斜,然而两套仪器的观测原理不同。本文从同震响应最大响应幅值、延迟时间和持续响应时间3个方面,对赣州地震中心站DSQ型水管仪与VS型垂直摆记录到的同一次地震的地倾斜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① 两种倾斜仪器同震响应持续响应时间与震级大小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② 两套仪器地震响应延迟时间与震中距呈一定的正相关性; ③ 由于仪器设计和观测原理不同,使得记录到的同震响应信号有所差异。
兴安盟区域断裂带与地表温度场变化特征研究
包宝小, 席文雅, 王志勇, 李腾宇, 王慧, 贾宝金
2023, (9): 416-422. doi: 10.19987/j.dzkxjz.2023-051
摘要:
本文基于Landsat 8 OLI/TIRS遥感影像及最新断裂带矢量数据,分析研究兴安盟区域断裂带与地表温度变化的相关特征。为了提高地表温度反演的准确性,使用最大似然分类算法进行了地表物的分类,然后使用辐射传输方程求解算法分类逆推地表温度。根据研究区域矢量数据绘制的断裂带构造图与遥感影像反演的相同区域的地表温度图,使用Arcmap处理软件,将两幅影像叠加在同一图层上,使用等间距分段均值划分方法,研究分析兴安盟区域断裂带构造地表温度场变化特征,绘制等分断裂带内的平均距离与平均地表温度数据的相关性曲线,进一步确认了断裂带与地表温度场变化的相关性特征。最后,利用同月份不同年份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验证。结果表明:兴安盟区域断裂带与地表温度场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地表温度会随着断裂带等分带距离远近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越靠近断裂带,地表温度值越高,越远,地表温度值越低。
引导农村居民全民参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途径探索
李霞, 张方浩
2023, (9): 423-428. doi: 10.19987/j.dzkxjz.2022-176
摘要:
农村发生地震的概率大于城市,农村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相对较低,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农村地区在地震中易因地震灾害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基于对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的抽样调查,分析农村居民对防震减灾宣传的需求和其作为主体参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意愿,探索农村居民全民参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方式及途径。分析认为,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持续发力下,多数村民曾接触过地震知识,喜欢形式多样、实用性强、具有地方特色、获取知识简单快捷、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但受活动信息传递,村民文化程度、职业、能力、兴趣、时间等因素影响,村民参与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意愿不高,实现方式简单、激励性较强的参与方式相对受欢迎。通过增加参与收益、减少参与成本、畅通活动信息等方式,农村居民全民参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可逐步推进实现。
新疆地球物理站网运维管理的思考与对策
王斌, 颜龙, 卓瑞祺, 王晓飞, 亚森•奥斯曼
2023, (9): 429-436. doi: 10.19987/j.dzkxjz.2023-013
摘要:
随着中国地震系统机构改革和 “十四五” 规划持续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地震科学仪器布局更加密集,数字化、现代化不断更新换代。作为基层的中心站需要维护的仪器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仪器管理和维护保障的技术要求和运维压力日益增大。地球物理站网作为观测与研究地壳运动与变形过程,识别强震孕育阶段和探索强震预测的前沿阵地,其仪器运行的优劣会直接影响产出的数据质量,进而影响到数据分析结果。因此,本文针对当前新疆地球物理观测中心运维保障室与地震监测中心站对于地球物理站网管理维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进行梳理分析,提出做好运维保障室与中心站协调工作,提高仪器运维效率的几点浅见,为运维室、中心站负责运维工作的同事提供参考。
探索与争鸣
GPS观测到的2004年印度洋9.3级等大地震前后地壳运动
顾国华, 王武星
2023, (9): 437-448. doi: 10.19987/j.dzkxjz.2022-158
摘要:
2004—2012年印尼西部海域发生多次大地震,其中2004年印度洋9.3级巨震为21世纪以来全球最强。利用印尼及其邻近区域35个GPS连续观测站和中国大陆北京附近的GPS连续观测站BJFS站全球参考框架坐标时间序列,可得到以BJFS作为核心站的区域参考框架下这些观测站大地震震前位移积累、同震和震后位移,特别是震前水平位移积累和同震水平位移。该区大地震时空间隔密,且分布范围较大,观测站相互间与地震相关的地壳运动影响明显,地壳运动极为复杂。本文重点讨论了5次8级以上大地震前后地壳运动的特点、成因和相互影响。GPS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7.5级以上地震的同震水平位移是震前水平位移积累的(弹性)回跳,震前水平位移积累是前兆。9.3级与2005年8.7级地震震级与时空相近,有重合与不重合的前兆形变区,是前者触发后者的主要条件;而9.3级与8.7级震后强烈地壳水平运动与2012年8.6级和8.2级地震的发生直接有关;2007年8.4级地震的发生与9.3级和8.7级地震无明显关系,但其震后水平位移影响了赤道南8.6级和8.2级地震的同震水平位移。尽管所采用的GPS连续观测站数量少、密度低,但仍为研究地震预测中多次地震前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提供了有意义的震例。研究表明,印尼西部地区是全球最有意义的地震预测探索区之一。
  • 主办单位: 中国地震学会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科学进展》编辑部 100081
  • 电话: 010-6872 9339  Email: rdws@cea-igp.ac.cn;  rdws01@163.com
  • 京ICP备14049216号-4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