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bo

ISSN 2096-7780 CN 10-1665/P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50卷  第8期

重大工程与科研项目进展
亚太经合组织地震科学合作项目ACES
张永仙, 尹祥础, 吴忠良, 余怀忠, 张小涛, 于晨
2020, (8): 1-7. doi: 10.3969/j.issn.2096-7780.2020.08.001
摘要:
亚太经合组织地震科学合作(APEC Cooperation for Earthquake Science,简称ACES)是亚太经合组织科技创新政策伙伴关系机制(Policy Partnership on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简称PPSTI)下设的8个科技合作项目之一,参与合作的经济体主要有澳大利亚、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中国台湾、韩国等。自1997年提出建议获批至今,项目已经运行了20余年,获得了大量科技成果,本文概述了亚太经合组织地震科学合作项目的起源、运作机制、合作形式、合作方向、主要合作成果和未来展望。
学术论文
数字化气氡在井(泉)地震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张晨蕾, 杨敏, 赵小茂
2020, (8): 8-13. doi: 10.3969/j.issn.2096-7780.2020.08.002
摘要:
氡是地下流体预报地震的灵敏组分之一,数字化气氡观测已经成为地震监测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一些地震台站能够观测到气氡测值出现的震前异常、震后效应以及同震效应等变化,本文对这些异常变化研究进行总结并展开讨论;另外,对于在数字化气氡观测过程中可能产生干扰的影响因素,分别从自然环境、仪器系统、人为干扰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归纳。
天津张道口地震台规划思考
吴博洋, 李赫, 姚蕾, 宋田, 尚先旗, 姚新强
2020, (8): 14-19. doi: 10.3969/j.issn.2096-7780.2020.08.003
摘要:
简要介绍了张道口地震台的历史,分析了现状,并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台站需要重新规划。文中给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及实施方案,通过恢复水化观测、建立水化学实验室等手段,使台站成为一个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综合性台站,为我国水化学实验室的建设提供思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日本仪器烈度计算3种方法对比
关曙渊, 单振东, 马荣
2020, (8): 20-24. doi: 10.3969/j.issn.2096-7780.2020.08.004
摘要:
地震发生时的仪器烈度计算和震后的烈度速报对于地震预警系统以及震后救援具有重要的意义。仪器烈度计算速度的改善和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对于整个预警过程都十分重要。日本仪器烈度计算方法的发展主要经过了3个阶段:1996年气象厅仪器烈度计算方法,2008年实时仪器烈度计算方法以及2013年实时仪器烈度计算方法。本文详细阐述了这3种烈度计算方法,并且采用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9.0级地震的数据,对比分析了3种方法所得到的仪器烈度,发现2013年方法比1996年气象厅仪器烈度在计算速度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相比较于2008年的实时仪器烈度,2013年方法计算得到的实时仪器烈度更接近于1996年气象厅仪器烈度。
嘉祥地震台山洞防潮措施探索
徐芳芳, 张曼, 郑晨晨, 朱飞
2020, (8): 25-29. doi: 10.3969/j.issn.2096-7780.2020.08.005
摘要:
通过分析山洞潮湿的原因及潮湿导致的仪器、线路、供电系统等故障问题,探索山洞防潮的一些措施,主要包括山洞防水处理,除湿机除湿,干燥剂除湿,做好日常运维工作等,从而保证仪器正常运行,延长仪器寿命,降低故障率。
浅谈云南专业地震台站如何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发挥作用
贾华, 钱文品, 杨学慧
2020, (8): 30-33. doi: 10.3969/j.issn.2096-7780.2020.08.006
摘要:
我国是多地震国家,而云南省又是一个地震多发省份,仅1970年通海7.8级大地震就造成过万的死伤人员。近些年来政府部门在地震科普方面也加大了宣传力度,地震部门在防震减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一代代地震人的长期摸索和发展,地震台作为地震监测系统的基层单位,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探讨云南地震台站如何更好地拓展和发挥好以分析研究为主、服务好社会经济发展,充分在防震减灾工作中以及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作用。
浅谈面向不同社会群体的地震科普课件创作
李红梅, 刘宁
2020, (8): 34-37. doi: 10.3969/j.issn.2096-7780.2020.08.007
摘要:
科普讲座历来是我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主要手段之一,科普课件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内容、表现方式、制作水平等直接影响到地震科普讲座的效果。当前,我国地震科普课件存在质量参差不齐,未区分不同年龄、不同阶层讲座对象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等问题。应在广泛收集防震减灾科普素材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社会群体的认知特点和认知需求,创作面向不同社会群体、内容科学、素材丰富的地震科普课件。
地震科普
趣味地震学(20):天体姻缘−固体潮汐
冯锐
2020, (8): 38-48. doi: 10.3969/j.issn.2096-7780.2020.08.008
摘要: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