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bo

ISSN 2096-7780 CN 10-1665/P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地震台站防雷效能评估标准设计

李光科 巩浩波 陈敏 张巡 张锐 戴应洪

李光科, 巩浩波, 陈敏, 张巡, 张锐, 戴应洪. 地震台站防雷效能评估标准设计[J]. 地震科学进展, 2021, (10): 452-460. doi: 10.3969/j.issn.2096-7780.2021.10.002
引用本文: 李光科, 巩浩波, 陈敏, 张巡, 张锐, 戴应洪. 地震台站防雷效能评估标准设计[J]. 地震科学进展, 2021, (10): 452-460. doi: 10.3969/j.issn.2096-7780.2021.10.002
Li Guangke, Gong Haobo, Chen Min, Zhang Xun, Zhang Rui, Dai Yinghong. Design of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effectiveness of seismic station[J]. Progress in Earthquake Sciences, 2021, (10): 452-460. doi: 10.3969/j.issn.2096-7780.2021.10.002
Citation: Li Guangke, Gong Haobo, Chen Min, Zhang Xun, Zhang Rui, Dai Yinghong. Design of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effectiveness of seismic station[J]. Progress in Earthquake Sciences, 2021, (10): 452-460. doi: 10.3969/j.issn.2096-7780.2021.10.002

地震台站防雷效能评估标准设计

doi: 10.3969/j.issn.2096-7780.2021.10.002
基金项目: 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20047Y),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测、科研三结合课题(3JH-201901047)和重庆市地震局科技创新团队联合资助。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李光科(1984-),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监测技术研究。E-mail:77938722@qq.com

  • 中图分类号: P315

Design of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effectiveness of seismic station

  • 摘要: 本文根据重庆市地震局综合防雷改造项目的实践经验,设计适用于地震台站的防雷效能评估标准。该标准收集了重庆市21个防雷改造台站的基础资料,并对改造前后台站的观测系统运行状态、防雷关键参数、雷击情况、运维记录等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不断优化评估模型,最终利用约束条件最小二乘法获得了一套较为准确的评估公式,以正确评价台站的防雷效果与成效。该标准是对地震行业标准《DB/T 68-2017:地震台站综合防雷》在重庆地区的落实和执行,同时也是地震标准化、信息化在台站防雷方面的一次探索和尝试。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还可为同类省级地震台网的防雷工作提供一套可参考的操作标准和应用实例。

     

  • 图  1  台站防雷效能评估体系架构

    Figure  1.  Lightning protection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system of seismic station

    图  2  台站防雷基础能力评分频数直方图和Q-Q

    Figure  2.  Frequent histogram and QQ plot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basic ability score for seismic station

    图  3  重庆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图

    Figure  3.  Lightning hazard risk zoning map of Chongqing

    图  4  评估公式参数拟合

    Figure  4.  Parameter fitting of evaluation formula

    图  5  2018—2019年防雷效能评估结果

    Figure  5.  Lightning protection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results for 2018—2019

    表  1  台站防雷基础能力评分表

    Table  1.   Rating sheet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basic ability for seismic station

    序号评分项目及子项得分子项标准评分标准得分
    1接闪器
    (8分)
    材料与型号
    (2分)
    接闪带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应符合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符合规范2
    部分符合规范1
    完全不符合规范0
    铺设
    (2分)
    接闪带应平正顺直,无急弯,固定牢固符合标准2
    部分符合标准1
    完全不符合标准0
    固定支架
    (2分)
    接闪带固定支架高度不宜<150 mm,需
    间距均匀
    符合标准2
    部分符合标准1
    无固定支架0
    连接
    (2分)
    接闪带与引下线必须采用焊接连接符合标准2
    部分符合标准1
    完全不符合标准0
    2引下线
    (8分)
    材料与型号
    (2分)
    引下线应采用直径≥8 mm的镀锌圆钢
    或横截面积≥75 mm2的镀锌扁钢
    符合标准2
    部分符合标准1
    完全不符合标准0
    数量
    (2分)
    数量不少于两条符合标准2
    数量少于两条1
    无引下线0
    铺设
    (2分)
    引下线均匀或对称铺设在观测房建筑
    物四周,间隔≤18 m
    符合标准2
    部分符合标准1
    完全不符合标准0
    连接
    (2分)
    接地装置应焊接牢固,所有焊接处均应
    做防锈处理
    符合标准2
    部分符合标准1
    完全不符合标准0
    3接地网
    (12分)
    接地电阻
    (3分)
    地网接地电阻值≤4 Ω符合标准3
    4 Ω<电阻值≤10 Ω1.5
    接地电阻值>10 Ω0
    铺设
    (3分)
    接地网应以建筑物基础地为主,采用共
    用接地方式
    符合标准3
    部分符合标准1.5
    完全不符合标准0
    结构
    (3分)
    无人值守的地震台(站)(含单点的流体
    台站和测震台站),接地宜采用法拉第
    笼结构
    符合标准3
    部分符合标准1.5
    完全不符合标准0
    连接
    (3分)
    不同建筑物之间的地网,距离在20 m
    以内的应相互连接,距离在20 m(含)
    以上的不必相互连接
    符合标准3
    部分符合标准1.5
    完全不符合标准0
    4台站配电系统
    防护(10分)
    防护设计
    (3分)
    应采用总配电处-分配电处-稳压电源或
    不间断电源(UPS)前端-地震观测设备
    前端的分级防护设计
    设计符合标准3
    设计部分符合标准1.5
    未采用分级防护设计0
    有人/无人值守台站分级防护设计
    (4分)
    有人值守台站防雷分级防护设计应不
    少于4级,无人值守台站不少于3级,
    且标称放电电流应满足要求
    符合标准4
    部分符合标准2
    完全不符合标准0
    接地
    (3分)
    各类防雷设备的地线应就近接到接地排符合标准3
    部分符合标准1.5
    完全不符合标准0
    5交流配电线路(10分)材料与型号
    (2.5分)
    线路应采用铠装电缆,芯线截面面积
    ≥10 mm2
    符合标准2.5
    部分符合标准1
    未采用铠装电缆0
    铺设
    (2.5分)
    交流配电线路应用铠装电缆埋地铺设
    后引入台站总配电室
    符合标准2.5
    部分符合标准1
    完全不符合标准0
    埋地
    (2.5分)
    铠装电缆埋地长度≥15 m,埋地深度
    ≥0.7 m,农田里埋地深度≥1 m
    符合标准2.5
    部分符合标准1
    完全不符合标准0
    接地
    (2.5分)
    铠装电缆金属层两端均应接地符合标准2.5
    部分符合标准1
    完全不符合标准0
    6台站布线
    (18分)
    材料与型号
    (4分)
    仪器设备的测量线、传输线宜采用屏蔽
    电缆;室外铺设与观测房之间的通信线路
    应采用光缆;观测房内长度超过10 m的
    通信线路宜采用光缆
    符合标准4
    部分符合标准2
    完全不符合标准0
    强弱电分离
    (4分)
    强电线(电源线等)应与弱电线(信号线
    与通信线等)分开铺设,在室外平行距
    离≥1 m,在室内平行距离≥0.5 m
    符合标准4
    部分符合标准2
    完全不符合标准0
    铺设
    (6分)
    进出观测房的各种线缆宜嵌入金属或PVC、PPR等线槽并埋地
    室内的通信线路距离外墙≥1 m
    线缆转弯铺设时弯角应大于90°,弯曲半径应大于线缆直径的10倍
    室内所有通信线路应按照仪器设备分别分组绑扎固定,绑扎间距均匀合理、线扣整齐、松紧适度,绑扎线头宜隐藏不外露
    符合标准6
    部分符合标准3
    完全不符合标准0
    接地
    (4分)
    屏蔽电缆的屏蔽层两端应接地
    金属线槽应接地
    符合标准4
    部分符合标准2
    完全不符合标准0
    7设备设施屏蔽与
    等电位(10分)
    连接
    (5分)
    仪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应与室内接地排应可靠连接,其接线截面面积≥6 mm2,并使用线耳连接符合标准5
    部分符合标准2.5
    完全不符合标准0
    仪器布设
    (5分)
    仪器设备应集中在标准金属机柜内,并摆放在室内中央位置,距外墙及建筑物立柱≥1 m符合标准5
    部分符合标准2.5
    完全不符合标准0
    8设施设备引雷
    特性(3分)
    引雷特性
    (3分)
    台站是否配备钻孔、埋地等类型的易引雷仪器或设施未配备3
    配备0
    9信号防雷
    (12分)
    信号防雷器
    (4分)
    对于有外部电气连接的地震观测设备,根据设备主机与传感器分布、不同建筑物结构、信号线长度,应在相应位置安装信号防雷器,其接口与连接的地震观测设备的接口完全一致符合标准4
    部分符合标准2
    无信号防雷器0
    信号防雷保护
    (4分)
    信号防雷器应具备线对线之间的横向保护及线对地之间的纵向保护功能,且地震观测设备到其传感器的全部线路,均应受到信号防雷保护符合标准4
    部分符合标准2
    完全不符合标准0
    接地
    (4分)
    信号防雷器的地线应就近接到地网地排,接地线截面面积≥6 mm2,并使用线耳连接符合标准4
    部分符合标准2
    完全不符合标准0
    10雷电预警
    (7分)
    雷电预警器
    (4分)
    雷电预警器应安装在台站交流配电UPS输入端,控制地震仪器设备的交流供电符合标准4
    部分符合标准2
    无雷电预警器0
    雷电预警传感器
    (3分)
    雷电预警器的传感器固定安装在观测室房顶最高处,可视张角应≥120°,可视半径范围应≥100 m符合标准3
    部分符合标准1.5
    完全不符合标准0
    11其他防雷事项
    (2分)
    标准和技术指标
    (2分)
    台站其他防雷事项应符合行业标准《DB/T 68-2017:地震台站综合防雷》及相应的国家标准符合标准2
    部分符合标准1
    完全不符合标准0
    下载: 导出CSV

    表  2  评估公式的参数反演结果

    Table  2.   The parameter inversion results of evaluation formula

    基础信息
    a
    设施设备年限
    b
    雷害概率
    c
    最新巡检得分
    d
    0.150.10.10.65
    下载: 导出CSV
  • [1] 肖武军,张尧,王立森,等. 地震台站标准化设计在冬奥会保障项目中的应用−以河北阳原台为例[J]. 中国地震,2019,35(3):565-572 doi: 10.3969/j.issn.1001-4683.2019.03.015

    Xiao Wujun,Zhang Yao,Wang Lisen,et al. Application of station standardization design in the Beijing Olympic winter games security project−A case study of Yangyuan seismic station[J].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2019,35(3):565-572 doi: 10.3969/j.issn.1001-4683.2019.03.015
    [2] 黄锡定,梁焕贞. 地震台站应用防雷技术探讨[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7,28(5):35-42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07.05.010

    Huang Xiding,Liang Huanzhen.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ique in seismic station[J].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2007,28(5):35-42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07.05.010
    [3] 李文超,胡玉良,闫美蓉,等 大同中心地震台综合防雷改造效能评估[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8,39(6):187-192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18.06.027

    Li Wenchao,Hu Yuliang,Yan Meirong,et al. Evalu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lightning protection alteration at Datong seismic station[J].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2018,39(6):187-192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18.06.027
    [4] 赵楠,周冬瑞,孙鸿博,等. 台站综合观测技术保障系统运行实效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J]. 华南地震,2018,38(3):84-90

    Zhao Nan,Zhou Dongrui,Sun Hongbo,et 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system for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system of stations[J]. South China Journal of Seismology,2018,38(3):84-90
    [5] 中国地震局. 地震台站综合防雷(DB/T 68-2017)[S].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17: 1-27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Comprehensive lightning protection for seismic stations (DB/T 68-2017)[S]. Beijing: Seismological Press, 2017: 1-27
    [6]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 地震前兆数字观测公用技术与台网[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3: 163-180Department of Earthquake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of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Public technology and network of seismic precursor digital observation[M]. Beijing: Seismological Press, 2003: 163-180
    [7] 李京校,李家启,肖稳安,等. 重庆市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 热带地理,2011,31(2):171-177 doi: 10.3969/j.issn.1001-5221.2011.02.009

    Li Jingxiao,Li Jiaqi,Xiao Wenan,et al. An analysis on climatic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understorm in Chongqing[J]. Tropical Geography,2011,31(2):171-177 doi: 10.3969/j.issn.1001-5221.2011.02.009
    [8] 重庆市防雷中心. 重庆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19: 1-85

    Chongqing Lightning Protection Center. Study on risk zoning of lightning disaster in Chongqing[M]. Beijing: 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 2019: 1-85
    [9] 马伟,张涛,李光科,等. 浅谈静电屏蔽原理在钻孔应变仪防雷中的应用[J]. 内陆地震,2016,30(2):191-196

    Ma Wei,Zhang Tao,Li Guangke,et al. Application on principle of electrostatic shielding in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borehole strainmeter[J]. Inland Earthquake,2016,30(2):191-196
    [10] 王忠彪,付慧仙,王同庆,等. 地震标准复审研究与建议[J]. 标准科学,2020(10):36-40 doi: 10.3969/j.issn.1674-5698.2020.10.007

    Wang Zhongbiao,Fu Huixian,Wang Tongqing,et al. Study and suggestions on reviews of seismological standards[J]. Standard Science,2020(10):36-40 doi: 10.3969/j.issn.1674-5698.2020.10.007
  • 加载中
图(5) /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0
  • HTML全文浏览量:  53
  • PDF下载量:  16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8-14
  • 修回日期:  2021-09-16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11-1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