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bo

ISSN 2096-7780 CN 10-1665/P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超大城市推进地震巨灾保险工作的若干建议

陈亚男 薄涛 熊政辉 姜海峰

陈亚男, 薄涛, 熊政辉, 姜海峰. 超大城市推进地震巨灾保险工作的若干建议[J]. 地震科学进展, 2021, (5): 206-214. doi: 10.3969/j.issn.2096-7780.2021.05.002
引用本文: 陈亚男, 薄涛, 熊政辉, 姜海峰. 超大城市推进地震巨灾保险工作的若干建议[J]. 地震科学进展, 2021, (5): 206-214. doi: 10.3969/j.issn.2096-7780.2021.05.002
Yanan Chen, Tao Bo, Zhenghui Xiong, Haifeng Jiang. Some suggestions on promoting earthquake catastrophe insurance in megacities[J]. Progress in Earthquake Sciences, 2021, (5): 206-214. doi: 10.3969/j.issn.2096-7780.2021.05.002
Citation: Yanan Chen, Tao Bo, Zhenghui Xiong, Haifeng Jiang. Some suggestions on promoting earthquake catastrophe insurance in megacities[J]. Progress in Earthquake Sciences, 2021, (5): 206-214. doi: 10.3969/j.issn.2096-7780.2021.05.002

超大城市推进地震巨灾保险工作的若干建议

doi: 10.3969/j.issn.2096-7780.2021.05.002
基金项目: 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19002)和北京市地震局科技项目青年专项(2240504)联合资助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陈亚男(1989-),女,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应急和地震巨灾保险相关等方面的研究。E-mail:chenyanan@bjseis.cn。

    通讯作者:

    薄涛(1984-),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危机管理与信息系统、震害评估、灾害风险分析等方面的研究。E-mail:botao@bjseis.cn

  • 中图分类号: P315.9

Some suggestions on promoting earthquake catastrophe insurance in megacities

  • 摘要: 地震巨灾保险作为资源储备和经济补偿的一种手段,能够有效减轻国家政府的负担,为震后受灾群众提供经济补偿。当超大城市发生地震后,经济损失相较其他城市更严重。因此,在超大城市推进地震巨灾保险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政策法规、模型构建和巨灾试点3个层面对比梳理了地震巨灾保险现状,分析了我国超大城市开展地震保险工作所面临的困难,最后以首都北京为例,对北京开展超大城市地震巨灾保险提出了意见建议,为北京相关政府部门政策制定和决策建议提供了参考。

     

  • 图  1  我国地震巨灾保险发展过程

    Figure  1.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earthquake catastrophe insurance in China

    表  1  各国(地区)地震巨灾保险发展现状

    Table  1.   Development status of earthquake catastrophe insurance

    序号保险形式国家/地区组成机构发展时间(含重要节点)赔付标准
    1政府主导新西兰新西兰国家地震
    委员会、保险公
    司和保险协会
    1945年,成立地震和战争损坏委员会,颁布《地震与战争损害法案》。
    1988年,修订《地震与战争损害法案》。委员会改为商业化公司,自行负责资金管理,人事方面完全独立。
    1994年,更名为新西兰国家地震委员会,由国家财政部组建。
    1993年和1998年,分次修订修正该法案[5]
    赔付分4个层次:0—2亿新西兰元,地震委员会承担;2—7.5亿新西兰元,地震委员会承担60%,个人承担40%;7.5—20.5亿新西兰元,超额损失保险合约承保;>20.5亿新西兰元,由巨灾风险基金承担,政府起兜底作用
    2政府和市场共同参与美国加州美国加州地震
    保险局(CEA)
    和民营保险公司
    1985年,地震保险法规颁布。
    1988年,斯坦福大学开发“地震保险与投资风险评价系统IRAS”应用软件。
    1995年,立法通过了“强制供给”地震保险制度(之前不强制)。
    1996年,成立加州地震局
    赔付分5个层次:分别由自有资金积累、紧急贷款再保险、证券化产品、会员保险公司分担,当赔付能力不足时,损失在投保人间分担[46]
    3政府和市场共同参与日本政府、保险公司
    和日本地震再保
    险公司(JER)
    1944年4月25日—1945年12月28日,地震巨灾保险依据《战时特殊损失保险法》开展实施[7]
    1952年,民间地震保险研究盛行。
    1966年,建立《地震保险关联法》,商业保险公司组建日本地震再保险株式会社。
    1972年、1975年、1980年和1991年,在提高承保限额、扩大损害内容、增加保险内容等方面分次修订法案。
    1996年1月,实施新地震巨灾保险制度。
    2006年,地震巨灾保险税收优惠政策
    赔付分5个层次:0—1150亿日元时,由JER承担100%;1150—11226亿日元时,由政府和直保公司各承担50%;11226—19250亿日元时,由政府和JER各承担50%;19250—37120亿日元时,由政府承担95%、直保公司承担5%;37120—55000亿日元时,由政府承担95%、JER承担5%[4]
    4政府和市场共同参与土耳其土耳其巨灾保险
    基金(TCIP)
    土耳其西北部在1999年8月11日发生7.6级地震,1999年11月12日发生7.2级地震[8]
    1999年12月27日,颁布《强制地震保险法》。
    2000年9月27日,在世界银行的帮助下,引入TCIP,提供强制性地震保险[9]
    其中,2000—2005年,世界银行以贷款的方式资助土耳其地震巨灾保险,并提供技术咨询等运营工作;2006年以后只提供贷款援助;2014年全部还清[10]
    2012年,修订并更名为《巨灾保险法》
    土耳其地震巨灾保险赔付最高限额为150000土耳其里拉,免赔额为保险金额的2%。保险费率按所在地区的地震灾害风险和建筑类型划分15档,费率每年在财政部的批准下进行修订[4]
    5市场主导法国法国中央再保险
    公司(CCR)
    1946年,创建法国中央再保险公司(CCR)。
    1981年底,发生严重大洪水。
    1982年7月13日,建立《自然灾害保险补偿机制》,将保险分为暴风、冰雹等可保险风险与地震、泥石流、洪水等不可保险风险两类[9, 11]
    1983年9月、1999年9月和2002年,分次修订该制度
    承保人收取保费后,如果决定向CCR分保,CCR一般提供50%强制性的再保险和可选择性的停止损失再保险。政府在地震巨灾保险中不直接提供启动资金,但会进行无限担保
    6政府和市场共同参与中国台湾财团法人住宅地震
    保险基金(TREIF)
    2001年7月9日,在《保险法》中增订有关台湾地区住宅地震保险的第一百三十八条之一规定。
    2001年底,颁布《财团法人住宅地震保险基金捐助章程》、《财团法人住宅地震保险基金管理办法》等法令。
    2002年1月,设立TREIF,它是整个地震巨灾保险的核心。
    2002年4月,政策性地震巨灾保险正式实施。
    2006年7月,地震保险基金开始独立运作。
    2009年1月,修订地震风险分散机制
    赔付分为两个层次(6级),赔偿总额为700亿元新台币。其中,0—28亿元新台币由保险公司承担;29—700亿元新台币由地震基金承担与分散;超过700亿元由政府担保对外举债
    下载: 导出CSV

    表  2  知名巨灾风险评估模型

    Table  2.   Well-known catastrophe model for risk assessment

    序号评估模型研发机构国家/地区评估内容网站
    1TouchstoneAIR Worldwide美国全球自然灾害巨灾风险评估模型由气象学、地震学、统计学等内容搭建www.air-worldwide.com
    2RiskLink,RMS(one)RMS美国构建全球巨灾保险和投资风险评估系统,对巨灾风险进行量化、管理www.rms.com
    3EQECATCoreLogic
    (原EQECA公司)
    美国构建全球自然灾害的巨灾风险模型,如:美国的地震巨灾模型、亚洲的台风模型、北大西洋风暴模型等www.corelogic.com
    4HAZUSFEMA美国建筑结构等地震工程评估及加固,如评估地震、飓风、洪水等灾害对建筑物、生命线工程、人口等造成的损失https://www.fema.gov/hazus
    5中再巨灾
    模型
    中再集团中国旨在整合地震、气象、水文、灾害学等方面的灾害风险管理工具和量化评估工具。目前,率先推出中国地震巨灾模型https://www.chinarecrm.com.cn/
    6TELES国家地震工程
    研究中心
    中国台湾可有效评估地震潜在的危险程度与可能引发的灾难和损失http://teles.ncree.org.tw/
    下载: 导出CSV

    表  3  我国各地区地震巨灾保险开展形式

    Table  3.   The development of earthquake catastrophe insurance in China

    序号地区时间(年-月)主要内容
    1四川省2013-012013年成都率先开展地震巨灾保险工作;2015年5月,四川省作为首个以省为单位开展地震巨灾保险试点地区,发布《四川省城乡居民住房地震保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2015年11月起,乐山、宜宾、绵阳、甘孜等18个市(州)加入了试点地区。
    探索建立由各级政府补贴的城乡居民住房地震保险,保障包括地震、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意外事故
    2广东省2014-052014年5月,广州省深圳市签署《深圳市巨灾救助协议书》,2016年7月,广东省其他地区加入地震巨灾保险试点地区,截止2017年已有14个地区加入了试点。保障多种自然灾害及其次生灾害造成的人身伤害和房屋损失
    3浙江省宁波市2014-112014年11月,宁波市正式试点公共巨灾保险制度,2018年起正式实施。保障多种自然灾害及其次生灾害造成的人身伤亡、医疗费用、家庭财产损失救助等
    4云南省2015-082015年8月,大理市开始试点;2017年7月玉溪市开始试点。保障地震引起的农村房屋损失和人身伤害
    5河北省张家口市2016-06保障城乡居民住宅损失和人身伤害
    6福建省厦门市2017-05涵盖住房损失、人身伤害、居民家庭火灾、森林火灾以及危及社会公共安全在内的地震巨灾保险工作
    7上海市浦东区2018-05因遭受台风、暴雨、洪水导致当地住房及其室内家庭财产发生损失或人员因巨灾或意外伤害导致死亡所带来的损失。是我国唯一开展巨灾保险试点的超大城市
    下载: 导出CSV
  • [1] 薄景山,李平,孙有为,等. 中国城市抗御地震灾害研究的发展与实践[J]. 震灾防御技术,2019,14(2):259-268 doi: 10.11899/zzfy20190201

    Bo Jingshan,Li Ping,Sun Youwei,et al. Th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the research on city resistance to earthquake disaster in China[J]. Technology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2019,14(2):259-268 doi: 10.11899/zzfy20190201
    [2] 马玉宏, 赵桂峰. 地震灾害风险分析及管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Ma Yuhong, Zhao Guifeng. Earthquake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8
    [3] 郑宝华,李东. 我国巨灾保险模式探讨[J]. 探索,2008(4):106-108

    Zheng Baohua,Li Dong. Discussion on the catastrophe insurance model in China[J]. Probe,2008(4):106-108
    [4] 王和, 王平. 中国地震保险研究[M].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3

    Wang He, Wang Ping. Research on China’s earthquake insurance[M]. Beijing: China Financial Publishing House, 2013
    [5] 冯占军.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快我国地震保险制度建设[J]. 新视野,2008(5):34-36 doi: 10.3969/j.issn.1006-0138.2008.05.011

    Feng Zhanjun.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earthquake insurance system[J]. Expanding Horizons,2008(5):34-36 doi: 10.3969/j.issn.1006-0138.2008.05.011
    [6] 曹斯蔚. 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研究[D]. 广西: 广西大学, 2018

    Cao Siwei. The research on the earthquake catastrophe insurance system for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ial buildings[D]. Guangxi: Guangxi University, 2018
    [7] 三上康夫,李桂莲(译). 日本的地震保险制度和保险费率的确定方法[J]. 国际地震动态,1988(10):31-35

    Yasuo Mitsukami,Li Guilian ( translate). Japan’s earthquake insurance system and the method of determining premium rate[J]. Recent Developments in World Seismology,1988(10):31-35
    [8] 许闲, 蔡子捷. 四大亮点助力土耳其地震风险[N]. 中国保险报, 2012-05-07( 006)

    Xu Xian, Cai Zijie. Four highlights contribute to Turkey’s earthquake risk[N]. China Insurance News, 2012-05-07( 006)
    [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课题组. 土耳其和法国巨灾保险制度对比及启示[J]. 中国发展观察,2010(8):55-59 doi: 10.3969/j.issn.1673-033X.2010.08.022

    Research Group of Institute of Finance,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Comparison and Enlightenment of catastrophe insurance system between Turkey and France[J]. China Development Observation,2010(8):55-59 doi: 10.3969/j.issn.1673-033X.2010.08.022
    [10] 伍国春. 巨灾保险机制研究−新西兰、土耳其、美国加州、中国台湾、日本案例分析[J]. 国际地震动态,2015(3):20-30,40 doi: 10.3969/j.issn.0235-4975.2015.03.004

    Wu Guochun. Analysis on catastrophe insurance systems-case studies on the New Zealand,Turkey,California,Chinese Taiwan and Japan[J]. Recent Developments in World Seismology,2015(3):20-30,40 doi: 10.3969/j.issn.0235-4975.2015.03.004
    [11] 袁力, 王和. 地震保险制度研究[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3

    Yuan Li, Wang He. Earthquake Insurance System[M]. Beijing: China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 2013
    [12] Grossi P, Dong W M, Boissonnade A. Evolution of earthquake risk modeling[C].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08
    [13] 熊政辉. 面向地震保险的巨灾模型研究与应用[D]. 北京: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9

    Xiong Zhenghui.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catastrophe model for earthquake insurance[D]. Beijing: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2019
    [14] 刘博,唐微木. 巨灾风险评估模型的发展与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2011,20(6):151-157

    Liu Bo,Tang Weimu.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atastrophe risk assessment models[J]. 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2011,20(6):151-157
    [15] 晁毅. 基于巨灾建模的地震风险水平研究[D].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 2011

    Chao Yi. The study on the level of seismic risk based on catastrophe modeling[D]. Chengdu: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11
    [16] 周洪建. 巨灾风险形成机制与损失评估方法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8

    Zhou Hongjian. Mechanisms of large-scale disaster risk formation and damage & loss assessment methdology[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8
    [17] Erdik M,Şeşetyan K,Demircioğlu M B,et al. Rapid earthquake loss assessment after damaging earthquakes[J].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2011,31(2):247-266
    [18] 孙龙飞. 城市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及系统开发研究[D].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Sun Longfei. Research on the earthquake disaster loss assessment method for urban areas and system development[D]. Xi’an: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2016
    [19] National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s. HAZUS: Earthquake loss estimation methodology[R]. Washington, D. C: NIBS, 1997
    [20]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Earthquake loss estimation methodology: User’s manual[R]. Washington, D. C: FEMA, 1999
    [21] 叶锦勋. 台湾地震损失评估系统—TELES[R]. 台湾: 台湾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2003

    Ye Jinxun. Taiwan earthquake damage assessment system—TELES[R]. Taiwan: Taiwa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2003
    [22] Yeh C H,Loh C H,Tsai K C,et al. Overview of Taiwan earthquake loss estimation system[J]. Natural Hazards,2006,37(1/2):23-37
    [23] 陈洪富. HAZ-China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设计及初步实现[D]. 哈尔滨: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2

    Chen Hongfu. General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HAZ-China earthquake disaster loss estimation system[D]. Harbi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2012
    [24] 闫正平. 日本地震保险制度及启示[J]. 中国保险,2011(4):13-15 doi: 10.3969/j.issn.1001-4489.2011.04.003

    Yan Zhengping. Earthquake insurance system in Japan and its enlightenment[J]. China Insurance,2011(4):13-15 doi: 10.3969/j.issn.1001-4489.2011.04.003
    [25] 夏益国. 美国加州地震保险局的运作及启示[J]. 上海保险,2007(7):57-60

    Xia Yiguo. Opera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california earthquake authority[J]. Shanghai Insurance,2007(7):57-60
    [26] 祝伟,陈秉正. 我国居民巨灾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分析−以地震风险为例[J]. 保险研究,2015(2):14-23

    Zhu Wei,Chen Bingzhe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factors affecting residents’ catastrophe insurance demands:The evidence from earthquake risks in China[J]. Insurance Studies,2015(2):14-23
    [27] 任凯珍. 北京地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Ren Kaizhen. A study of classifica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prone in Beijing[D]. Beiji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2013
    [28] 葛亚宁,徐新良,李静,等. 北京城市建筑密度分布对热岛效应的影响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18(12):1698-1706

    Ge Yaning,Xu Xinliang,Li Jing,et 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urban building density on the heat island effect in Beijing[J].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Science,2016,18(12):1698-1706
  • 加载中
图(1) /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34
  • HTML全文浏览量:  112
  • PDF下载量:  19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1-11
  • 修回日期:  2021-02-28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7-05
  • 刊出日期:  2021-05-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