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bo

ISSN 2096-7780 CN 10-1665/P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849年振武、天德地震史料考证与地震基本参数再校订

刁守中

刁守中. 849年振武、天德地震史料考证与地震基本参数再校订[J]. 地震科学进展, 2019, (3): 22-31.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9.03.005
引用本文: 刁守中. 849年振武、天德地震史料考证与地震基本参数再校订[J]. 地震科学进展, 2019, (3): 22-31.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9.03.005
Shouzhong Diao.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the revision of basic parameters for the earthquake in 849 A.D. in Zhenwu and Tiande area[J]. Progress in Earthquake Sciences, 2019, (3): 22-31.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9.03.005
Citation: Shouzhong Diao.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the revision of basic parameters for the earthquake in 849 A.D. in Zhenwu and Tiande area[J]. Progress in Earthquake Sciences, 2019, (3): 22-31.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9.03.005

849年振武、天德地震史料考证与地震基本参数再校订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9.03.005
基金项目: 中国地震局老专家科研基金资助。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刁守中,e-mail:diaoting321@163.com

  • 中图分类号: P315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the revision of basic parameters for the earthquake in 849 A.D. in Zhenwu and Tiande area

  • 摘要: 对公元849年振武、天德地震史料进行了考证,认为:①地名“河西”是指唐代河西县,在今陕西合阳县黄河沿岸地区。②“云迦”是指唐代“云迦关”,可能在今包头西北石门附近。③这次地震“压死者数千人”。利用考证后的史料,对这次地震基本参数进行了再校订,确定这次地震为公元849年10月24日包头东河(40.6°N,110.1°E)7½级地震。

     

  • 图  1  唐代关内道(局部)地图[开元二十九年(741年)][12]

    表  1  公元849年内蒙古河套地区地震基本参数研究结果简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年-月-日)
    震中位置 震级 震中
    烈度
    文献
    来源
    北纬/°N 东经/°E 参考地名 精度
    1 849-10-20 甘肃河西(贺兰山西) [3]
    2 849-10-20 河套地区 8—8½ [4]
    3 849-10-20 40.8 109.8 内蒙包头西北 4 [5]
    4 849-10-20 河套一带 7¾—8 [6]
    5 849-10-24 河套地区 8.26 [7]
    6 849-10-20 40.8 109.6 内蒙古包头北云迦镇 [8]
    7 849-10-24 40.8 109.8 内蒙古包头西北 5 7 [1]
    8 849 内蒙古包头 8 [9]
    9 849-10-20 6.7 [10]
    10 849-10-20 40.4 110.2 内蒙古包头东 7.7 [11]
    下载: 导出CSV
  • [1] 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 中国历史强震目录(远古至公元1911年)[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5: 16-17
    [2] 谢毓寿, 蔡美彪. 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第一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3: 96-97
    [3] 李善邦. 中国地震[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1: 32-34, 222
    [4] 孙加林. 鄂尔多斯块体北部边缘发生强震的危险性[J]. 西北地震学报,1985(增):13-23
    [5] 《中国地震简目》汇编组. 中国地震简目[G]. 1988: 2
    [6] 武宦英. 历史地震震级的估算[C]//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 中国历史地震研究文集(1).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9: 97-104
    [7] 黄圣睦. 中国8级大震震级平衡问题的探讨[C]//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 中国历史地震研究文集(1).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9: 131-133
    [8]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 中国历史地震图集(远古至元时期)[Z].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90: 98
    [9] 江娃利,肖振敏,谢新生. 鄂尔多斯块体周边正倾滑活动断裂历史强震地表破裂分段[J]. 地震学报,2000,22(5):517-526 doi: 10.3321/j.issn:0253-3782.2000.05.009
    [10] 曹刚. 内蒙古地震研究[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1: 3-5
    [11] 聂宗笙,吴卫民,马保起. 公元849年内蒙古包头东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地震参数讨论[J]. 地震学报,2010,32(1):94-107 doi: 10.3969/j.issn.0253-3782.2010.01.011
    [12] 谭其骧.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M].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82: 40-43
    [13] 白玉东,包文胜. 内蒙古包头突厥鲁尼文查平敖包铭文考释—兼论后突厥汗国" 黑沙南庭”之所在[J]. 西北民族研究,2012(1):78-86,99 doi: 10.3969/j.issn.1001-5558.2012.01.010
    [14] 程至. " 诗虎”罗邺及其诗歌研究[D].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14-16
    [15] 李克, 吴卫民, 杨发, 等. 大青山山前活动断裂分段性研究[C]//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活动断层研究.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4: 102-113
    [16] 冉永康,张培震,陈立春. 河套断陷带大青山山前断裂晚第四纪古地震完整性研究[J]. 地学前缘,2003,10(增):207-216
    [17] 康建红,李智,安俊峰. 基于宏观地震减灾能力的地震生命损失快速评估方法[J]. 防灾减灾学报,2015,31(2):80-83
    [18] 国家地震局.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工作报告[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1: 79-83
  • 加载中
图(1) / 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05
  • HTML全文浏览量:  120
  • PDF下载量:  9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07-10
  • 修回日期:  2019-03-15
  • 刊出日期:  2019-03-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