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bo

ISSN 2096-7780 CN 10-1665/P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断层形变累积率长期变化特征

曹志磊 周琼 鲍玉静 孙军 葛计划 于磊

曹志磊, 周琼, 鲍玉静, 孙军, 葛计划, 于磊.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断层形变累积率长期变化特征[J]. 地震科学进展, 2018, (12): 22-28.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12.005
引用本文: 曹志磊, 周琼, 鲍玉静, 孙军, 葛计划, 于磊.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断层形变累积率长期变化特征[J]. 地震科学进展, 2018, (12): 22-28.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12.005
Zhilei Cao, Qiong Zhou, Yujing Bao, Jun Sun, Jihua Ge, Lei Yu. Long-term variation of fault deformation rate in the central-south segment of the Tanlu fracture zone[J]. Progress in Earthquake Sciences, 2018, (12): 22-28.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12.005
Citation: Zhilei Cao, Qiong Zhou, Yujing Bao, Jun Sun, Jihua Ge, Lei Yu. Long-term variation of fault deformation rate in the central-south segment of the Tanlu fracture zone[J]. Progress in Earthquake Sciences, 2018, (12): 22-28.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12.005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断层形变累积率长期变化特征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12.005
基金项目: 安徽省地震局青年基金项目(20140303)资助。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曹志磊,e-mail: zhileicao@yeah.net

  • 中图分类号: P315.72+5

Long-term variation of fault deformation rate in the central-south segment of the Tanlu fracture zone

  • 摘要: 利用形变累积率方法,对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其邻近区域的跨断层短水准观测资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在分别讨论不同区域断层形变累积率中长期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活动性,探讨了该方法对中强地震判定的背景意义。研究认为,目前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总体处于应力的缓慢积累阶段,近期中强地震发生的能量积累尚不足,同时,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主干断裂沿线的各区域与整体的长期变化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 图  1  安丘、临沂、新沂Dc值年变化(1992—2016年)

    图  2  宿迁、肥东、女山Dc值年变化(1992—2016年)

    图  3  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Dc值年变化(1992—2016年)

    (a)山东沂沐断裂;(b)江苏新沂—泗洪断裂;(c)江苏茅山断裂;(d)安徽霍山地区

    图  4  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Dc值年变化(1992—2016年)

  • [1] 陈兵,江在森,胡斌. 断层形变趋势变化研究−垂直形变趋势累积Dc值[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0,21(1):50-55
    [2] 焦青,周俊萍. 跨断层垂直位移速率的动态演化特征与强震的关系[J]. 地震,1998,18(3):265-273
    [3] 葛计划,宁斌,孙军. 断层形变异常强度在跨断层水准测量中的应用[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1,13(4):19-24
    [4] 孙军,葛计划,曹志磊,等. 跨断层水准数据处理方法在苏鲁皖地区的应用[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4,16(3):32-37
    [5] 陈兵,江在森,赵振才. 中国西部断层形变趋势异常特征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J]. 中国地震,2000,16(1):77-85
    [6] 赵振才,陈兵. 青藏块体北缘跨断层测量资料宏观分析[J]. 中国地震,1996,12(4):358-366
    [7] 王永安,李琼,刘强. 跨断层形变累积率的变化特征与云南地区强震[J]. 地震研究,2011,34(2):136-142
    [8] 葛计划,孙军,陈勇,等. 合肥台短水准异常与周边地震活动分析[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1,13(2):38-42
    [9] 李开洋,王成虎,邢博瑞,等. 郯庐断裂带区域应力状态研究综述[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4,34(6):1-8
    [10] 李杰,韩海华,闫德桥,等. 沂沭断裂带垂直形变与断层活动特征分析[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2,22(2):106-111
    [11] 刘东旺,夏瑞良,刘泽民,等.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现代地震活动及应力场特征[J]. 地质科学,2006,41(2):278-290
    [12] 孙业君,黄耘,江昊琳,等. 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构造应力场及分段特征研究[J]. 地震,2015,35(3):66-75
  • 加载中
图(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34
  • HTML全文浏览量:  139
  • PDF下载量:  15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04-09
  • 修回日期:  2018-06-27
  • 刊出日期:  2018-12-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