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bo

ISSN 2096-7780 CN 10-1665/P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一带一路”国家地震灾害背景及应急救援能力评述

张媛 李亦纲 王金萍 刘亢

张媛, 李亦纲, 王金萍, 刘亢. “一带一路”国家地震灾害背景及应急救援能力评述[J]. 地震科学进展, 2018, (11): 3-11.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11.003
引用本文: 张媛, 李亦纲, 王金萍, 刘亢. “一带一路”国家地震灾害背景及应急救援能力评述[J]. 地震科学进展, 2018, (11): 3-11.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11.003
Yuan Zhang, Yigang Li, Jinping Wang, Kang Liu. Review on “One Belt One Road” earthquake disasterbackground and emergency rescue capability[J]. Progress in Earthquake Sciences, 2018, (11): 3-11.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11.003
Citation: Yuan Zhang, Yigang Li, Jinping Wang, Kang Liu. Review on “One Belt One Road” earthquake disasterbackground and emergency rescue capability[J]. Progress in Earthquake Sciences, 2018, (11): 3-11.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11.003

“一带一路”国家地震灾害背景及应急救援能力评述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11.003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李亦纲,e-mail: liyig@263.net

  • 中图分类号: P315.9

Review on “One Belt One Road” earthquake disasterbackground and emergency rescue capability

  • 摘要: 贯彻“一带一路”的战略方针,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的理念,不断提高各区域地震灾害管理及应急救援能力,是降低和减少地震灾害损失的根本途径。“一带一路”国家所在区域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等各不相同,出现和发生的自然灾害也不尽相同。本文按照南亚、中亚、东南亚、西亚、东亚、中欧对“一带一路”各区域应对地震自然灾害的管理体系发展及应急救援能力进行了初步评述,以期对加强区域间应急救援合作提供借鉴。

     

  • 图  1  东亚地区典型地震灾害分布图

    图  2  东南亚地区典型地震灾害分布图

    图  3  南亚地区典型地震灾害分布图

    图  4  中亚地区典型地震灾害分布图

    图  5  西亚地区典型地震灾害分布图

    图  6  欧洲地区典型地震灾害分布图

    表  1  区域内救援队伍概况表

    序号 国家 救援队名称 队伍
    规模
    是否在
    INSARAG注册
    国际救援队
    是否通过
    联合国
    测评
    备注
    1 印度尼西亚 地震灾害救援队
    2 马来西亚 地震专业救援队 2016年通过了联合国重型救援队测评
    3 新加坡 国际救援队 通过了联合国重型救援队测评
    4 印度 国家灾害应急反应部队 1 000人左右
    5 中国 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230人左右 通过了联合国重型救援队测评
    6 巴基斯坦 应急救援队
    7 哈萨克斯坦 应急救援队(KAZEMERCOM) 70人左右
    8 沙特 地震专业队伍(SASART) 2015年通过了联合国重型救援队测评
    9 以色列 地震国际救援队 预计2019年度通过联合国重型救援队测评
    10 俄罗斯 国家救援队 600人左右 2011年通过了联合国重型救援队测评
    下载: 导出CSV
  • [1] 张妮娜,王丹丹,王磊. 韩国灾害管理体制探析[J]. 中国减灾,2011(1):48-49
    [2] Dugkeun Park. 韩国灾害管理体系[J]. 中国减灾,2004(6):43-45
    [3] 徐伟进,高孟潭. 蒙古国地区背景地震危险性分析[J]. 地震工程学报,2014,36(2):256-260
    [4] 宁宝坤,曲国胜,胡杰. 蒙古国应急管理概述[J]. 中国应急救援,2011(2):48-50
    [5] 朱煌武,王国荣. 我国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发展与对策[J]. 中国应急救援,2011(3):23-29
    [6] 黄圣睦,董瑞英,张永久. 东亚南北地震带大震活动性研究[J]. 地震研究,2006,29(3):304-311
    [7] 周士新. 东盟灾害救援评析:机制、实践与前景[J]. 东南亚研究,2015(6):19-28
    [8] 贾群林,宋劲松. 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灾害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发展[J]. 中国应急救援,2014(1):48-51
    [9] 李天池. 南亚国家的灾害管理[J]. 中国减灾,2006(6):42-43
    [10] 时振梁,环文林,卢寿德,等. 中亚、东亚大陆地震活动特征[J]. 中国科学,1982(9):74-83
    [11] 关妍,高昆. 中亚国家的灾害管理体制[J]. 中国减灾,2007(8):34-35
  • 加载中
图(6) / 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36
  • HTML全文浏览量:  164
  • PDF下载量:  13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01-22
  • 修回日期:  2018-03-01
  • 刊出日期:  2018-11-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本系统由北京仁和汇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百度统计